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炒股的智慧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6181|回复: 2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炒股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11-2 15:58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炒股
苗岭飞龙写于2014.11.2

    学习炒股6年多了,对于股市和交易有了一定的认知,一路走来有着很多的迷惘、纠结与痛苦,学有所成还不敢说,但是学习经验却有一些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这是属于全心投入“投机事业”的“股痴”才会有的经验,利物莫先生说“这是艰难且需要恒心的行业,炒手们要么全心投入,要么很快就从这行消失。”
    就我的经验,胜算是长期多次的交易样本里面归纳总结出来的“规律”(也就是概率),但是总结这个“规律”过程却远比预先的设想要漫长、纠结和痛苦得多。这是因为交易样本的结果常常会误导交易者。有的交易赚钱了,但是它是其实是低胜算的交易,有的交易亏钱了,但是其实它是高胜算的交易。只有当交易的次数足够多,才有足够的样本来归纳其中的“规律”(概率)。另外总结归纳的方法也很重要,方法得当可以大大提高总结归纳的效率。
    一方面,要不断加深对市场的认知(这需要不断的思考),这样才具备分析样本的能力。
    另一方面,一定要从自己的交易经历去着手去归纳总结,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东西,解决自己的问题。因此,交易日记就是必须的宝贵素材。当时为什么买、为什么卖、理由是什么、心理活动是怎样的,都要记下来,然后在归纳总结时才能慢慢厘清其中哪些理由是不符合市场实际的、哪些理由是符合市场实际的,然后才能去其糟粕,留其精华,慢慢找到真正能够决定胜算的因素。学习如何有效的实行风险控制也是同样的过程。这就是陈老师所说的“由薄到厚,再由厚到薄”。
    陈老师之所以建议大家学长线顺势的方法,而不建议学习短炒的方法,在我理解,是因为学习长线顺势的方法,最容易完成“由薄到厚,再由厚到薄”这个过程,减少学股过程的艰辛,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悲剧。
    学习短炒,交易样本的迷惑性更强,更难以正确的归纳总结。短炒的交易频率高,对学股者的情绪干扰更大,更容易“身心疲惫”。更为关键的是,喜欢短炒者,本来就是急着赚钱,更容易违背保护本金的风险控制措施,因此也就更容易被市场消灭,更多的遭受重大打击。
    而学习长线顺势,更容易存活于市场,也就更容易熬到成功。
    只要掌握了长线顺势的方法,对市场已经有了大框架上的正确认知,再进一步丰富对市场细节的认知,就可以适应短炒了。
    学习长线顺势,学习的顺序是从全局到局部,容易一开始就保持正确的方向,循序渐进。学习短炒,是从局部开始,盲人摸象,难度可想而知。
    当然,就我的理解,短炒做得好,对于小资金来说可以实现比长线顺势更高的效率,但是学习的过程要困难很多。如果先学习长线顺势能够稳定盈利了,然后再寻求更进一步,那岂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?
    很多次,我们都认为自己”成功了“,其实总结的东西还是很片面,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发现还是不行,于是又开始迷惘、纠结、痛苦。。。。。。但是,这是学股道路上必须的过程,每一次否定“以前”,就离”成功“又近了一步,直到我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市场、认识自己,总结出比较全面的东西,那时候我们才真正成功了。真正的成功什么时候到来,谁也不知道,只知道还在路上,也许离”目的地“仅一步之遥,也许还很遥远,方向对不对???这就需要反复学习对照指路的明灯——《炒股的智慧》,这就是前人经验的价值。
    其实“成功”没有终点,能够稳定的盈利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指标,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该何去何从,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。
    最后借用陈老师的话来总结:不要急着赚钱,我们是在学习炒股,还不具备赚钱的能力,小小做,慢慢来,别自己把学费弄得太贵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5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11-2 22:2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换个名字,把《我们应该学习短炒还是长线顺势》改为《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炒股》,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板凳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11-4 12:46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对利物莫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。
他在一百年前凭借及其简陋的工具(纸和笔)归纳出了股价运动的规律,其天才的才能让人高山仰止。要知道,当时还没有电脑这个强大的工具。直至今日,利物莫先生的方法还是无往不利,“投机就像古老的山岳,恒古不变。”
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:利物莫先生之所以不定期破产,这可能与他的经历和性格相关,辉煌的经历和天才的能力让他太过自负,他总是在挑战盈利的极限,其实也就是在挑战风险的极限,不给别人、不给市场、其实也就是不给自己留有充足的余地。另外,利物莫先生的数学可能不太好,也许当时概率学还不是很成熟或者很普及(这个我没考证,猜的),利物莫先生可能没有仔细用数学验算风险控制的极限(按陈江挺先生说的:“有文化,终归多点优势”。),他一直在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去制造一次次东山再起的辉煌。。。。,不知不觉中,他又碰到了风险的红线。。。。。。面对市场的宿命,利物莫先生无法解脱,他抑郁了。。。。。。
我之所以这样揣测利物莫先生,是因为我也是经常这样干,但是我却缺乏先生的天才,我从没能像先生那样弹得很高,我只是摔得很惨。。。。。
不过我入行学习炒股才6年,我还有时间和意愿改变自己,希望我能在炒股的路上懂得总是留有充足的余地,好好保护自己,这方面,陈江挺先生是表率,陈老师既有利物莫先生的天才,又能突破利物莫先生的“宿命”,他的确实现了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,陈老师是我崇敬的第二个炒手。

点评

利物莫在“术”的操作上已至极致,但没有“道”的指引,在投机和生活上没有好的结局;相反,他如果在“道”上有所悟,也不会有“术”上的辉煌  发表于 2014-11-4 20:10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rchiver|炒股的智慧网   

GMT+8, 2024-5-7 12:22 , Processed in 0.023690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