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股的智慧网

标题: 读书的十大境界(转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jfc0592    时间: 2012-7-3 20:16
标题: 读书的十大境界(转)
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,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我就读下不止30遍,现在回想起来,至少经历了十个阶段。    
    1、震惊的读。  太震撼了,为什么我之前从没有想到呢?  好书精髓的思想会向子弹一样击穿我们,这时候,阅读是囫囵吞枣的,思维是暂歇的,就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目不暇接。

    2、崇拜的读。  心情稍加平复后,再次怀着神圣之心开始拜读,这时候思维开始流转。
    3、细究的读。  看第三遍地时候,也意味着模仿的开始,于是读的时候格外的仔细,逐字逐句,图表、附录无不细细揣摩,甚至对延伸阅读的部分——谷歌、百度。
    4、重点的读。  大部分细节早已烂熟于心,只是对于自己那些容易重复犯的错误,免不了再翻到相关章节去搜寻答案。对于这时的我来说,书变成了经,成为字典了。
    5、思索的读。  问题再次浮现。问题也一定会浮现。期盼一本书,几个月的模仿修成正果,愿望是美好的,天不遂愿也是必然的。这时候,内心开始纠葛——书错了吗?我错了吗?
    6、质疑的读。  读书没有质疑,书是白读了。因为你没有形成自我的见解。而任何两个人的见解必然无法完全吻合,所以书读到最后,有质疑是必然的,小鱼一直认为:质疑是自我思维的醒悟。
    7、批判的读。  有质疑,也就很容易形成批判。国外写书评的,无批不成。因为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,圣经不敢,妄论其他。而一些国人只知学习,不知批判。所谓“读一本书,哪怕一句管用就够了”的态度是小鱼不能支持的。这无疑于吞下整个臭鸡蛋后打出的饱嗝。
    8、释然的读。  只知批判,不知重构,只一味的寻找问题,却不懂得如何解决问题并不足取。如何帮作者去找解决之道,如何从当时历史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某些不完善,如此你才能够进步,才能够释然。我曾经写过一篇《走过李佛摩尔》,当时喜欢这篇文章的并不多,但我自己是比较喜欢的,它是我在一张纸上十分钟内写下的,说明当时的思想轻松的流转。
    9、会心的读。  知其雄,守其雌;知其白,而守其黑。这时的阅读犹如刨丁解牛,刃过而肢解。对,对在何?错,错在哪里?了然于胸。这时候,我们才可以说,你把一本书读透了。读书是不可求多的,多则不思。孔老师就曾说过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。
    10、再次尊崇的读。  你走过他,但你依旧尊崇他。为他的精彩而喝彩,为他当年记下的笔墨,你今日所得之收获而感恩。就如同我当下再拿起这本破旧不堪的《作手回忆录》,我用我的阅读向您致敬。

    酒过三巡,书过十遍。好书犹如好老师,是应该一辈子记取的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扁虫鱼  2010/11/29

作者: 去天存然    时间: 2012-7-3 20:33
哈哈!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读书要反复,近2年我在读历史,读各种版本的历史,从不同的角度重复加深印象,居然慢慢记住了不少东西,明白了不少道理~拳要反复打,书要反复读,真正从脑记变成了体悟,方才能大成
作者: poterz    时间: 2012-8-14 00:12
第一财经的谈股论金很久没见到了嘛? 我没记错吧
作者: 男儿当自强    时间: 2012-8-15 10:33
好书的确需要重点研读,甚至还要背诵下来。
作者: shirq102    时间: 2013-2-19 11:15
嗯,脑记体悟,很新鲜!
作者: 师从陈江挺    时间: 2013-2-20 16:42
读书就像和作者面对面的坐在沙发上聊天,尤其是一本好书,让平凡的人一瞬间拉近了和大师的距离。
作者: 杨宝盛    时间: 2013-2-20 21:11
师从陈江挺 发表于 2013-2-20 04:42 PM
读书就像和作者面对面的坐在沙发上聊天,尤其是一本好书,让平凡的人一瞬间拉近了和大师的距离。 ...

哈,我就是这样读书的。不过,我的感觉,不像是聊天,比较像是教诲(大师在教我)。



作者: 不渴就要    时间: 2013-2-21 13:53
说的非常好,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拜读了一边,《炒股的智慧》读了3遍,好书确实是要不断的体悟,直到书中的一些好的习惯,经验成为自己的本能反应。。。
作者: elep_elep    时间: 2013-2-21 20:59
我读书很慢,但是一样不能完全吸收,很多情况下都是看过有印象,到时候再回头找关键部分再看一遍,有点像查字典,但是多读几遍做不到。




欢迎光临 炒股的智慧网 (http://www.cgdzh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