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炒股的智慧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赵晖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持强去弱,我时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

[复制链接]
11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0-27 11:06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噢威 发表于 2013-10-26 10:48 PM
请教,如果今天开盘时剩余资金超过5万,那这笔钱会何时自动申购?是开盘时即申购还是收盘时?
如果是开市 ...

1)闲置资金申购,是在收盘后进行;
2)开市时,如果账户没有现金,只要货币基金有金额,不影响交易,因为交易结算是在收盘后进行,结算时自动从货币基金中扣除当日买入股票的金额。

点评

多谢,虽然是小钱,也不能浪费。  发表于 2013-10-27 11:49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2 14:52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bbbbbb123 发表于 2013-11-2 10:06 AM
一看你的内容,就知道,你做到了稳定盈利了。非常佩服。
但看上去,你的利润率不是太高。分散投资,同时就 ...

随时欢迎交流。
就利润率的问题,我个人觉得,有两种模式:
一种是赌个股机会,追求大涨幅(翻倍以上),一种是形成持续经营(盈利)能力,追求扩大管理资金规模。虽然利润率不一样,但都可以带来可观的绝对利润额,我的偏重于后者,也符合陈老师教导的,追求正常稳定地利润,暴利靠运气。当管理的账户置于外界全透明监管状态时,也仅仅后者才行得通,因为很少有投资人愿意承受第一种方式可能形成的净值大幅回撤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2 19:3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bbbbbb123 发表于 2013-11-2 05:00 PM
赵兄能否放一二个你操作的股票。把何时买入何时卖出写一下。就行。

因为网站上传图片的功能不太便利,我就直接把周五买入的股票写两支
1、600223,成交价4.22,11月1日尾盘买入
2、601727,成交价3.72,11月1日尾盘买入
卖出计划
1、600233破4.08达10分钟,市价卖出;601727破3.68达10分钟市价卖出
2、两只股票周一早盘若没有浮盈,也未破止损,若满足以下情况之一,当即市价卖出
   A、早盘两市跌停数达到3支以上;
   B、所属板块跌停数达到1支以上;
   C、所属板块跌幅超过5%的达到3支以上;
   D、大盘跌破2131;
3、中午shibor全线跳升20点以上,午盘市价卖出
4、若股票有浮盈,且大盘未破2131,且shibor未全线跳升,持股,动态调整卖出条件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3 14:47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bbbbbb123 发表于 2013-11-3 06:36 AM
把字打错了。在说一下,兄长的卖点非常好根据大市这个非常厉害还量化了。我是这么做的买入的股票如果走势偏 ...

我们卖出了结的理念相同。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,盘感也是我的重要根据。但当市场动荡时,由于容易瞬间踩踏而来不及逃生,所以我用一些极端指标来量化,力求做到提前察觉并回避危险。
买入上贴所说两支股票的过程,我详细说说,仅供探讨:
一、11月1日主板不弱,中午短期限shibor全线回落,海外股市稳定,周末大盘收阳线,次周一早盘强的概率大,当日下午应该买入;
二、地产板块当日较强,近三天都较强,上海自贸板块午后直线拉升大盘,非常强劲,所以地产、上海自贸可作为备选买入板块;
三、地产股600233于9月24日在高于EMA200,超过10%的区域,以涨停创出高点,进入了我备选股夹,缩量回撤到10月17日,价格进入EMA200,上下5%区域,进入了我的跟踪股夹,近三日上升走势进入了我的关注夹,初步判断回落前的趋势是上升主趋势,目前已回撤20%以上的空间,止跌回升的概率大。11月1日尾盘放量冲击,疑为向上试盘,属买入信号,以当日分时均线价4.22挂单。
四、上海股601727于8月30日、9月10日,50天内2次涨停进入我的备选股夹,曾于10月11日以3.89买入,于10月14日以4.24卖出,后价格回撤至EMA200,上下5%区域,再次进入我关注股夹,前两日上升走势,并于10月31日下午放量向上冲击,属买入信号,因当时大盘不好,未买,11月1日尾盘市价3.72追买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4 15:1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yao_lonwork 发表于 2013-11-3 03:44 PM
认真学习赵晖兄的买卖细节,真的强大,眼看着学,自己都做不到。看来自己之前对自己敏捷和执行力的分析是 ...

执行力是后天发展的。心理强大源于求生和赚钱的欲望。只要是符合系统、安全的机会都不放过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4 15:2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yao_lonwork 发表于 2013-11-3 03:49 PM
而且要在10分钟内,监控个股的价格,板块涨跌数,大盘点位,大盘涨跌数,shibor, 短时内要监控这么多条 ...

通过合理设置软件、整合信息系统,可以快速扫描,监控很多市场动态,熟练并形成直觉后,无需10分钟,就可以对市场总体情况、监控个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,然后确定重点,进行精确观察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11-5 10:56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WXHAII 发表于 2013-11-5 10:25 AM
楼主之前提到使用最好的行情软件,一直想知道您使用的是什么软件,有那些优势呢? ...

我目前使用的是“***闪电手多账户自动分仓软件”,整合全球重要金融市场的即时行情,以及国内经济金融数据,具体优势你可查阅相关资料。软件品牌不再此公布,避免做广告的嫌疑,我的难处请你理解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1-29 20:3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山大王,游击战 发表于 2014-1-28 09:19 PM
赵兄,您好。拜读了您的这篇文章受益很大,在此多谢了!读后有几个问题想请益赵兄.

一.针对“指引我何时进 ...

,谢谢你能这么细致地读这篇文章,我们可以交流这些问题,但要记住,炒股也有艺术的成分,有很多东西,是凭经验的,关键是要在实战中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一、我是在大盘强势,也就是多头强势时做多。我判断多头强势分两种情况,一种是大盘指数带量上涨,一种是大盘指数不跌,但上涨的股票比下跌的股票多,有明显热点(也就是涨停的股票多),只要是这两种情况,我都会计划当天做多。
二、我判断“即将上升”,是这只股票确实在上升,但上升的幅度还不大。按照你的分类,我在目前的大盘阶段,比较倾向做的是1),大幅上升后的深幅回撤,并凭经验预期还会再来一波,俗称大起大落的股票。我很少碰大跌势的股票。
三、这里的强势品种,就是在上一波行情中多头就非常强势,曾经大起,举两种情况例子,连续或经常涨停,或者上波的高点,比前一波的高。辅以上涨的换手比下跌的换手大。
四、涨停数量的多少,主要凭经验,如果不到10支,那就不多,如果超过20支,那算比较多,如果超过30支,那就多。对于股票涨跌比,我主要看上证和深圳两个指数栏显示的,中小、创业主要关注指数,较少看涨跌比。
五、股票涨跌比是按盘中的,中午收盘的也算。"涨幅在3%“以内股票,包括开盘下探后上攻、低开上攻、带量上攻后缩量回档的股票,绝对不包括单边下跌的股票。
六、设定总资金回撤幅度的大小,与个人的风格和风险厌恶度有关系。我是风险极度厌恶,稳健倾向保守型风格,不超过0.5%的总资金回撤(是指单日的),而且股票跌幅不大时,我一般继续持股,不会减仓。如果单日稳定的回撤了0.5%,而且基本不回升,我就会考虑卖出一些股票,减轻仓位。这种情况不经常,偶尔碰到,就够难受了,因为回撤0.5%开始减仓,如果大盘很差,跌得快,等减完,总资金有可能已经回撤了1%到2%。要知道,总资金稳定地上涨这么多是不容易的。
七、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方法是“持强去弱”,属主动的风险控制,这是我的理念之一,在任何市场阶段,我都坚持在用,觉得效果不错。文章中有些具体的方法,是举例。
八、这套方法使用了多长时间,我记不清楚了,因为是在实战中逐步改进发展形成的,我觉得适合自己,因此在两年前把他固定为自己的理念之一。
九、我做股票不强求龙头股,能“跟随龙头”的股票也挺好,因为我的策略底线是希望保住本金(也就是不要亏损),追高买龙头股,如遇其后凶悍下跌回档,持股难度较大。能“跟随龙头”的股票,变脸就要温和些,而且还可以用龙头股作为参照,指不定还有龙头轮换的机会,所以觉得也挺好。

点评

赵兄,在这儿给您拜个年,新年马上有钱,哈哈。  发表于 2014-1-30 14:09
赵兄,在这儿给您拜个年,新年马上有钱,哈哈。  发表于 2014-1-30 14:08
赵兄,在这儿给您拜个年,新年马上有钱,哈哈。  发表于 2014-1-30 14:07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Archiver|炒股的智慧网   

GMT+8, 2024-6-9 15:19 , Processed in 0.025997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